薛埠中学2017-2020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1/2 16:15:07 作者:朱国强 浏览量:7696次
2017年——2020年
常州市金坛区薛埠中学 三 年 发 展 规 划
2017年6月
|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一)学校沿革……………………………………………………1 (二)学校现状…………………………………………………1-5 1.基本情况…………………………………………………………1 2.发展优势…………………………………………………… 2-4 3.存在问题…………………………………………………… 4-5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5 (二)发展目标………………………………………………5-6 1.学校发展目标…………………………………………………5 2.学生发展目标…………………………………………………6 3.教师发展目标…………………………………………………6 第三部分 发展项目与实施策略 (一)课程发展项目…………………………………………6-6 1.目标……………………………………………………………6 2.实施策略………………………………………………………7 (二)教师发展项目…………………………………………8-9 1.目标……………………………………………………………8 2.实施策略………………………………………………………9 (三)学生发展项目…………………………………………9-11 1.目标……………………………………………………………9 2.实施策略…………………………………………………9--11 第四部分 实施保障…………………………11-12 第五部分 自评机制…………………………12-13 |
常州市金坛区薛埠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规划起止时间:2017.9--2020.8)
第一部分 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一、学校沿革
金坛区薛埠中学创办于1958年,分别于1992年、1998年两易校址,1988年,方麓村初中、上水村初中并入,1990年东进村初中并入,2007年罗村中学并入。现为一所全日制初中。学校于2017年规划异地新建,计划于2020年9月搬迁入新校区!
二、学校现状
1.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58698㎡,建筑面积10368㎡,绿化面积3000㎡,整个校园布局合理、造型美观、景点错落有致。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舞蹈房、400米塑胶跑道等完善的教学辅助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优化育人环境,学校精心布置了知识窗、班级风采栏、学生特长展示版等,让学生处处饱览知识的魅力。目前,学校有15个班级,学生总数519人,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77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19%,中级职称47人,占比55.9%,初级职称17人,占比21.4%,全校教职工本科率达93%,研究生学历2人,高级技工2人,技师1人, 青年教师占比达80%,可以说是一支年轻的富有朝气的生力军。
近年来,全校师生在“强健体魄,快乐学习,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自觉践行 “认真做事,实在做人”的校训,共同努力,办学效益有了显著的提高。学校自创江苏省首批示范初中以来、先后被评为“常州市绿色学校”、“常州市卫生模范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金坛市文明单位”、“金坛市体艺2+1先进学校”、“金坛市研训一体化实验基地”、“金坛区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学校食堂被评为金坛市“首批A级食堂”和“十佳食堂”。学校自2011年开始连续6年获得艺术教育工作考核一等奖。“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金坛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金坛市常规管理一等奖”、“金坛区廉政文化示范点”等,2013年以来,我校科技类项目多次获得省市各类奖次。
2.发展优势
⑴学校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坚持“铸就强健体魄,塑造健全人格,追求快乐学习,实现人生飞跃”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构建了务实高效的学校管理机制,能注重理念引领、明确目标、依法办学。学校领导班子形成了较强的领导力,中层干部具备了较好的执行力,全校教职工发扬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美誉度不断增强。
⑵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不断优化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围绕着这一重点,我们依托校内外优质资源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注重点面结合、分层培养,精心打造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力抓师德建设,制定师德考核方案,切实营造了学校良好的师德师风。我们通过自主学习、校本培训、专题研修、外出学习、校内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技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学历100%达标,青年教师占比80%。在学校对教师队伍的不断建设过程中,逐步打造出了一支有朝气、有战斗力、有进取心的薛中教师形象。一大批教师获得了各级各类荣誉称号。
⑶德育工作注重引导,实效明显
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适合老区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评价。在德育工作的方法上,突出“实践、体验、感悟”的理念。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学校管理委员,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这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另外,学校充分运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构筑合力,逐步形成开放式的大德育概念,共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学校德育工作卓有成效,获得了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集体”、“常州市卫生模范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金坛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集体精神融入到学生的精神品质中,学生对学校管理等方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主人翁的主体地位。
⑷课程教学针对差异,质量提高
近些年来,薛埠中学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探究和改革。为学生的成长做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率先在七年级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实验,在总结反思之后向全校推广,效果显著。根据七八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发动全校教师的智慧,组建了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活动。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帮助了学生健康成长。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校本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在一系列课程教育改革中,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良好。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参加江苏省、常州市的教学和技能比赛中均能获得良好的成绩。
2.存在问题
⑴校舍陈旧,硬件设施滞后
学校共有学生519人,其中住校生500人,学生校舍安全虽然没有问题,但是,校舍面积不够,专用教室、配套设施缺乏,校园绿化面积规划不到位,住宿生用水相对困难,住宿条件相对艰苦,校园排水不畅,室内体育教学和户外体育器材不能到位;教学辅助教室、教学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就现有的各室面积无法达到标准化要求,设备陈旧老化,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同时,教师办公室设置不合理,办公设施相对落后。
⑵教师科研能力弱,刻苦攻坚不足
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敬岗爱业、教学成绩突出的好教师;但部分教师责任性不强,教学、管理能力弱,无上进心,学风不浓,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教学效果差;加之教师自身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的意识不足,教科研论文数量偏少,教学科研的层次还不高,各级各类的教科研几乎空缺,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校科研能力的发展。
⑶教育教学管理因循守旧,创新不够
作为农村中学,生源参差不齐,学校外部环境一般,在发展上困难重重,要走出困境,步入顺途,除了坚持我校优良传统,吸收外校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必须推陈出新,创出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但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所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管理上尚存在漏洞,急需改进,同时,许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尚未清除。
⑷家校联系后劲不足,校内文化氛围不浓
农村中学的在校生,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间的沟通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不能有效沟通,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校内文化气氛营造不够,对师生良好修养的形成抓得也不力,所以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没有一个能潜移默化、熏陶、自我教育的教育氛围。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强健体魄,快乐学习,健全人格。
二、发展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
坚持标准化办学,建设高品质学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和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积极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把学校真正办成一所群众信赖、有良好声誉和较强竞争力,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的农村新优质学校。
2.学生发展目标:
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三年内,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四大综合素养。
3.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的培养提升,绝大多数教师达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学校骨干教师(市级五级梯队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0%,50%以上学科有市级骨干教师及以上优秀教师,学校有1-2名市学科带头人。平均每年有1名以上教师在市、省级课堂教学或基本功竞赛中获奖。教学测评中学生对90%以上的教师比较满意。教师职称向更高层次发展,每年提增中小学高级教师1人次以上。其中4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每学期开设公开课1次,撰写专业论文两篇,命制本学科试卷2套;40周岁以下的教师能自制教学课件辅助上课;每学期至少一次参加区市及以上层次的专业培训;每学期至少发表专业论文一篇;做一个小课题研究或参与一项区级以上课题研究。
第三部分 发展项目与实施策略
课程发展项目
一、目标: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完善地校课程建设,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开发科技特色的学校课程,进一步体现科技特色的学校文化追求,促进其他学生社团课程的建设。
二、实施策略
1.教研组捆绑考核:
(1)制定课程建设目标达成方案;
(2)制定课程建设目标考核细则;
2.“小班化”实验教学试点研究
(1)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小班化”教学培训,提高认识。
(2)组织教师到其他“小班化”试点学校参观学习,交流。
(3)定期开展小班化教学赛课、研讨等活动。
(4)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小班化教学心得、论文;进行小课题研究等。
3.学分制管理模式
(1)学校对学生社团活动,采取学分制管理模式;
(2)对优秀社团考核和优秀学员考核采取学分制考核。
4.校本培训项目研究:
(1)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校本培训;
(2)组织教师参观学习;
(3)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培训项目研究
(4)制定校本培训项目达标考核方案。
5.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1)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校本课程开发培训;
(2)组织教师参观学习;
(3)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保障措施(如时间、技术、人力、资金等方面保障)。
教师发展项目
一、目标:
总体目标:专业发展水平达标,优秀教师队伍扩大,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具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培养提升,绝大多数教师达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学校骨干教师(市级五级梯队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0%,50%以上学科有市级骨干教师及以上优秀教师,学校有1-2名市学科带头人。平均每年有1名以上教师在市、省级课堂教学或基本功竞赛中获奖。教学测评中学生对90%以上的教师比较满意。教师职称向更高层次发展,每年提增中小学高级教师1人次以上。其中4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每学期开设公开课1次,撰写专业论文两篇,命制本学科试卷2套;40周岁以下的教师能自制教学课件辅助上课;每学期至少一次参加区市及以上层次的专业培训;每学期至少发表专业论文一篇;做一个小课题研究或参与一项区级以上课题研究。
二、实施策略:
1.制订和落实新一轮校本培训计划。思考和制订新一轮《薛埠中学教师主动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构建发展性教师培训、评价体系,促进各层次教师的主动和谐发展。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师德规范要求,提升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励教师勇挑重担、敢为人先、扎根杏坛、教书育人。
3.积极实施“青蓝工程”。以青年教师发展为本,将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列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之首。学校将倡导教师之间“伙伴式”的交往方式,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形成教师合作文化。进一步加强新老教师间差异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师徒结对和互帮互学活动,及早解决好教师队伍新老交替的问题。学校将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以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4.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学科建设,同时借助发展中心、兄弟学校专家和名师的指导,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与引领作用,以培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以教育教学技术上难题攻克为内容,以学术研讨和学术沙龙等为形式,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促进我校教师群体素质的整体提高。
5.创新管理机制,形成管理合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完善我校中层干部和中层后备干部的选聘培训制度,建设一支作风好、水平高、能力强的学校中层干部队伍。探索两级聘任模式的岗位聘任办法,形成学校、年级、学科和班级管理的合力。
学生发展项目
一、目标:
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三年内,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四大综合素养。
二、实施策略
1.系统规划、全盘考虑学校文化建设。制订和落实《薛埠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以“红色文化”研究为抓手,以教师文化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学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等建设。优化育人化境,提升育人品位。
2.继续强化学校社团建设,目前我校已经有文学社、科技小发明、剪纸、手工编织、趣味数学、机器人、舞蹈、绘画、体育、机器人等方面十几个社团。这些社团的举办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三年中强化社团建设,特别是机器人、舞蹈、绘画手工编织等社团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实践创新的素养。
3.加强自习课管理,科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三年后我校将搬迁至新的校址,新学校没有寄宿生,我校要逐步引导学生由教师组织自习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4.深入推进班集体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养成教育。“重小事,抓细节”,以“卫生、纪律、文明”为主线,严而有格地开展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积极开展模范班级和“校园之星”等活动的评比,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评比和自主管理、自我评价,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逐步转化。
5.扎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德育课程资源,依托关工委、网上家长学校等德育资源,认真扎实地开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以“红色文化”教育、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第四部分 实施保障
一、成立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和学校中层干部组成,校长任组长,负责《规划》的制定,任务的分解,实施过程的指导和协调,以及达成度的评价激励。
二、编制学校三年发展教育经费预算,筹措学校发展资金。保障教育科研、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实践活动等经费。合理使用办学资金,提高经费的投资效益。
三、建立实施规划责任制。解读规划,分解任务,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创造性地实施。定期检查规划的实施状况,将完成任务情况化为考核责能部门和责任人的重要依据。
四、深化岗位绩效制改革,体现重能力、重贡献、重实绩的原则。
五、加强学校发展规划的宣传。发挥校园网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展示办学成果,发布学校新闻,加快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使学校发展的目标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愿景,并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主动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定期汇报学校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自评体系,做好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充分发挥教代会、学生家长的民主监督、协调管理和综合评价的功能。
第五部分 自评机制
一、抓好过程性评价。围绕规划的实施,每学期形成学期工作计划,认真对计划达成进行校级评价,每学年进行中层的述职,以便形成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总结,有利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和完善。
二、积极开展自评。每学年由校长室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年度达成情况向教代会汇报,请教师们及时提出意见与建议。
三、主动寻求他评。学校发展规划定稿后及时组织向教代会、家长委员会、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以便他们提出调整意见,在论证后及时更新规划;认真准备迎接区教育局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对中期评估与终期评估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校部门与个人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奖励。
附1:年度发展目标分解表
一、课程发展目标三年分解目标:
1.2017—2018学年度:
(1)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探究和改革,逐步建构“三自课堂”(自学、自展、自评),推行30+15模式(30分钟课堂教学,15分钟开展“三自活动”)。
(2)“小班化”教学实验在七年级试点。
(3)学生社团进一步组建,并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
(4)校本培训项目下放到教研组,并积极参加全区评选。
(5)积极开发“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和“红色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课程。
2.2018—2019学年度:
(1)“三自课堂”进一步优化;
(2)“小班化”推广至七、八年级;
(3)学生社团形成规模,从实践活动层面提升到课程建设。
(4)“校本课程”项目要多元化。
(5)优化“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和“红色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课程。
3.2019—2020学年度:
(1)“三自课堂”走向成熟,并积极推广;
(2)“小班化”实验教学在全校推广;
(3)社团课程建设初见成效;
(4)校本培训项目全面达标,优秀率高;
(5)在教学中,积极开设“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和“红色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课程。
二、教师发展三年分解目标:
1.2017—2018学年度:
(1)积极参加市、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通过专家讲课和网络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利用寒暑假或学期内教职工大会时间组织教师集体培训,根据学校的发展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邀请专家来校讲座。
(3)开展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活动,以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核心,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结合学校的“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通过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中成功的闪光点,纠正错误,达到自我修正、自我提高
2、2018—2019学年度:
(1)加强教研组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完善教研组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教研组工作的计划性、教研活动的规范性、教学常规的严肃性等几方面开展教研组管理。
(2)把教研组活动严格纳入学校的行政检查中,落实教研组活动的主讲人、主题、参加人员、研讨记录等。鼓励教师的业务进步,将教师的优质课比赛、论文发表与获奖等与绩效工资挂钩。
(3)开展课题研究,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和科研能力,加强制度建设。要求各教研组努力开展课题研究,使我校的课题研究既有“量”的保证,又有“质”的提高。把教学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严格完成现有的各级课题,不断提高科研课题的水平。
3、2019—2020学年度:
(1)做好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探究和改革,建构“三自课堂”(自学、自展、自评),推行30+15模式(30分钟课堂教学,15分钟开展“三自活动”)。对内使之成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并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2)立足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快乐校园的建设、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学过程的优化、高效课堂的建构和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实施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
三、学生发展三年分解目标
2017-2018学年为养成教育年。
以管理育人为主导,着重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强化校训、校风教育,营造优良的校风。
2018-2019学年为爱国爱校、巩固养成教育年。
进一步强化校训、校风、班风教育。以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学校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爱国爱校、献身中华的思想。
2019-2020学年为热爱科学教育、理想教育年。
着重进行学习目的、热爱科学和尊师重教的教育,培养新型的、亲密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构建开放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